实探西部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背后曙光一体化存力方案亮相

时间:2023-09-08 20:59:22 来源:智东西

智东西

作者 | 李水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9月8日报道,9月1日,在“数字中国万里行-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暨曙光存储一体化存力方案发布”活动上,智东西与少数媒体实地探访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简称:先进数据中心)。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西部算力枢纽节点的示范项目逐渐出现。由重庆市政府和璧山区人民政府与中科曙光联合建立的先进数据中心是其中之一。先进数据中心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提供安全可控、绿色节能、高密节约、多元融合的算力服务。

“曙光建成的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可支持多场景复杂算力需求,充分满足东数西存、东数西训等应用场景算力需求。”曙光公司副总裁陈勇说。

曙光公司副总裁陈勇在发表演讲

当日,先进数据中心背后的曙光存储一体化存力方案也正式亮相。中科曙光存储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新凤说,曙光存力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总结为六大特性:场景融合一体化、数据联邦一体化、生命周期一体化、数据服务一体化、数据安全一体化、数据绿色一体化。

张新凤(右一)宣布曙光存力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布

1、场景融合一体化,多场景智能适配融合

曙光一体化存力方案比较突出的特性,就是对于复杂异构的多业务场景的统一的支撑能力。曙光底层存力平台是采用了统一的存储基座,这个存储基座可以按需为上层提供从文件、块、大数据等多种协议的支持,灵活适配前端应用。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存力平台架构上,其采用了经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的架构,存储规模可以从TB规模扩展到EB。

曙光存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场景融合一体化

2、数据联邦一体化,跨区自由调度

第二个特性就是数据联邦一体化。曙光一体化存力方案将数据从数据中心内部流动进一步扩展到多数据中心之间的流动,轻松将东部数据迁移到西部。解决了西部资源被东部利用的数据迁移。另外,基于上层的全球命名空间,可以对不同区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

3、智能服务一体化,南北向生态构建

第三个特点是智能服务一体化。曙光一体化存力平台集成了两大重要技术:一是AI技术,主要对前端业务模型进行自动化学习,基于学习结果对存储系统的应用给出专业化建议,提高存储效率;AI技术也可以实现存力平台软硬件故障的提前识别和隔离,拥有更好存储体验。另外一个核心技术,是存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北向API和南向多种协议访问的接口,无论是云还是容器平台,可以形成一个紧密融合,对存储资源做更加细腻化的管理和调度服务。

4、数据安全一体化,从平台到生态全链布局

第四个方面是数据安全一体化。曙光为此做了四个层面的工作:首先,在硬件平台上构建了从处理器芯片、存介质到I/O网络的基础硬件的自研体系;其次,基于全栈的软件自研实力,实现包括存储介质管理、网络管理、软件高阶功能等深度定制和优化;第三,经历了近20年的积累,曙光存储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持续引领国内存储领先技术;最后,致力于构建存储的生态安全,配合国家和相关单位参与并制定存储相关标准,设立存储研发中心和培养存储人才,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核心关键技术。

5、数据可靠一体化,从部件到方案四级机制

为了保证存力平台的数据可靠性,曙光从部件级、节点级、系统级、方案级做充分设计。据称,当前其存力平台经过了全方位的防护,可以有效的规避多种故障,为上层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服务。

6、数据绿色一体化,PUE值低于

最后一个特性是数据绿色一体化。为了响应“双碳”战略,曙光在2022年发布了业界首款液冷存储,采用了成熟的冷板式液冷技术以及高密的模块化设计。据称,当前其存力平台的PUE值可达以下,可以和曙光的浸没液冷计算形成存算一站式的液冷方案。通过这种技术,其可以将数据中心的PUE值进一步降低到以下。

据称,目前曙光存储一体化方案不仅落地本次探访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还落地了中国移动一体化存力平台、某AI大模型企业的PB级的大模型平台、新势力车企超百PB存力平台等项目。

结语:布局东数西算,存算网多维度发展

当下,东数西算工程,AI技术快速的发展,对底层存力平台建设都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包括更好适用性、更高性能、更大容量、数据流通、安全可靠、绿色节能等多方面。东数西存、东数西渲、东数西训等应用场景也催生出存力新需求。基于先进数据中心建设中实际需求,会上曙光发布了一体化存力方案。

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成为东数西算标准示范之一。作为东数西算工程成渝枢纽节点示范项目,先进数据中心在国产化率、绿色节能等方面均有突破,具备安全可控、绿色节能、高密节约、多元融合等特征。随着我国西部算力枢纽加快建设,存力、算力、网络需要协同推进,同时如何让基础设施资源在全国用起来成为一大关键。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IT产业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