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以下简称“CPI”)同比上涨1.3%,引发不少人对通货紧缩的担忧。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如何认识通缩,中国经济为什么没有出现通缩?对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通货紧缩论”相关问题进行深度阐释。
(资料图片)
“衡量通货紧缩的指标有许多,通俗地讲,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是一对反义词,通货紧缩即商品价格的普遍持续性下降,CPI环比连续多月下降。深入来讲,通货紧缩是货币紧缩的表征,由于货币供应量收缩带来了通货紧缩。再进一步分析,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带来供需失衡,从而引发通货紧缩。”刘英表示。
刘英认为,一些人担忧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其本质上是担心需求收缩,实体经济萎缩,从而带来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人们收入减少。
就经济数据而言,为什么判定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紧缩?
刘英表示,从数据及其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既不存在通缩的现状,也不存在通缩趋势,既不存在通缩的货币基础,更不存在通缩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洞察:
从通胀数据来看,CPI近两年在2%左右的合理区间运行,呈现温和增长状态,这是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为控制高企通胀激进加息,目的正是希望CPI回到2%。此外,衡量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其主要观测目标是CPI数据。即使要看生产者价格指数(以下简称“PPI”)数据,也主要看PPI对CPI的传导机制,而这个传导时间基本上在半年左右,半年后我国经济已经全面快速恢复,从根本上掐断了PPI对CPI的传导。针对较低的通货膨胀数据,无需过度担忧通货紧缩,应抓住物价平稳时期,抓紧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警惕未来经济火热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问题。
图1:2020-2023年3月中国CPI、PPI同比和环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从经济增长看,无论是实际数据还是各国际机构预测,都在不断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与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相比,IMF等国际机构普遍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以上。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一季度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7%、3.3%和5.4%。与上年三大产业增速降序排列不同,今年一季度出现了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态势,成为经济恢复常态的良好表现。
从消费贡献看,当前,我国消费正在呈现全面恢复和爆发的态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万亿元,由上年四季度下降2.7%转为同比增长5.8%。伴随着经济全面恢复和消费的全面反弹,二季度消费数据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会进一步拉升。此外,最近十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在60%以上,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一定会带来消费的全面恢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恢复至常态。
图2: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累计贡献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从货币供应来看,我国货币供应量充足,并不存在货币供应不足带来的通货紧缩。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今年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增长12.7%。人民币贷款余额2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从货币供应角度上看,我国不存在通货紧缩的货币基础和政策预期。
从中外比较看,由于美国采取零利率加上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40多年来最严重的通胀。与之相反,我国始终采取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促进经济增长,三年来我国多次采取降准降息的政策,货币供应不存在收缩的情况和趋势,不存在通货紧缩的货币基础。
图3:2020-2022年3月中国的M1和M2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WIND
从我国经济增长景气数据来看,无论采购经理指数(以下简称“PMI”)还是分项的制造业PMI或建筑业PMI指数今年以来都处于快速回升的过程中,3月份都在50以上,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加快增长中。
图4:2020-2023年3月中国的PMI指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国家统计局认为,从下阶段来看,物价会稳步恢复,价格带动会逐步增强,不会出现所谓的通货紧缩情况。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高,再加上国内受疫情影响供给偏紧,导致去年二季度CPI涨幅都比较高,这样影响今年二季度CPI涨幅可能保持低位,但这不说明通货紧缩。随着下半年影响因素逐步消除,价格会回到一个合理水平。
Copyright @ 2015-2022 IT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